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交易系統建構其之十四-多市場交易組合

  我們接著上次的進度,把剩餘兩個策略的樣本外績效一起做個討論,基本上結論差不多,就是在樣本內資料表現優異的參數組合,在樣本外資料的表現都變差了,因此使用參數矩陣的方式的確可以增加策略的穩定性。


  下面是多方折返架構的樣本內外績效比較

 






  接下來是空方折返架構的樣本內外績效比較

 



  最後是三個策略一起使用的樣本內外績效比較

 




  和被動式投資比起來,這段期間的年化報酬率兩者是差不多的(14%),但是我們的交易系統有著較低的最大連續虧損(-19.58%),相對於被動式投資在同樣期間出現兩次將近30%的最大連續虧損,在獲利/風險上我們這套單純的主動式交易系統稍微有點優勢。

  
為什麼老是有人說交易系統是行不通的

  其實很容易理解,我們現在是站在2017年回顧過去的歷史價格,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某些端倪,然而即使如此,要實際將交易系統運用到市場上還是相當地困難。這並不是意味著交易系統沒有用,相反的,我認為交易系統很有用,但是交易者的信心通常過於薄弱

  不妨想像我們現在處於2010年底,我們利用十年的歷史價格打造出了一套順勢系統,在最大虧損不超過20%的狀況,其十年期間報酬率如下

 


  看著這套系統的回測績效,我們志得意滿又迫不急待地在2011年投入到台指期中,我們所期待的是至少20%的年化報酬率,這套系統過去十年從來沒有賠過錢,回報率最差最差也有25%,而且動不動就會看到超過50%的年盈利,你甚至都已經在思考賺了錢之後要在哪裡買房子才好。

  可是在我們面前等待的,是歐債危機肆虐的2011年,我們的交易系統在這個年度出現了-20%的虧損。

  一個過去十年,每年都正報酬的系統;一個過去十年,每年至少都賺超過25%的系統,突然發生了一個20%虧損的交易年度。

  光是這件事情就足以讓一堆人加入「早就跟你說交易系統行不通吧」的陣營。即使接下來交易系統還是發揮了比被動式投資要更優秀的獲利能力也一樣,很多人對交易系統似乎存在一種不切實際的想像,覺得不管市場如何變動,交易系統也應該不能虧錢才對,而一旦系統表現稍微不符合這個過於嚴格的期待時,他們就會咆哮著:「就說了交易系統沒有用!」

  在發生虧損的時候也必須堅持交易系統,這件事情的困難程度讓許多人寧願告訴自己交易系統行不通。

所以我說那個2011年呢?

  相信很多人會想要修改交易系統的規則,來讓2011年這個「汙點」消失。的確,適用於2011年台指期的系統並不是沒有,但很多適用於2011年的系統真的就只適用於2011年而已,長期使用的話甚至會降低整體的績效,因此我並不建議為了消除一個賠錢的年度而犧牲一個系統整體的獲利能力。

  取而代之地,我認為多交易幾個彼此相關性不高的市場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交易多個市場。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只交易他所在國家的股票市場。甚至於他們所謂的其他市場,也不過就是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而已。」

在單一市場使用單一交易策略,無異於純粹的愚蠢行為與財務自殺

  2011年除了美股表現尚可之外,全球主要股市都不太好看,但是別忘了,股票市場只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其中一個類別而已。除了股票市場之外,還有交易量極大,全天候運轉的外匯市場、以及債券市場能源與貴金屬市場、甚至是農產品與原物料市場。這些市場類別跟股票市場間的相關程度有高有低,但只要細心測試,都可以找到低相關程度而且適合順勢系統的市場組合。

  由於分散交易的關係,即使某一類別的市場在單一年度發生虧損(其實很常見),其他市場的表現或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損失,至少在風險的波動上面,多市場組合確實可以達到很好的緩和作用。



  接下來,我們將會開始介紹其他類別的市場,並且實際去測試哪些市場具有納入交易組合的潛力。而在此同時,我們也會開始進行實際的市場交易演示,相信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真切地體會到金融交易的樂趣與難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