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交易系統建構其之十-在折返走勢進場


  「不要在突破當時買進,等待折返走勢。」
                                                    - Richard Wyckoff

  許多交易書籍也都提到類似的架構,例如Dr. Alexander Elder在他的著作「交易生涯不是夢」(Trading For a Living)中提到的三重濾網走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如同拳擊技巧中的反擊拳,不直接主動出拳,而是在對手攻擊之後躲開並趁隙反擊!

  簡單的說,就是在大趨勢不變的狀況下,等待短期的折返走勢結束,並在即將恢復原有趨勢時進場。有些交易者認為,在這時候進場可以降低被假突破欺騙的機會,而且容易設定緊密的停損目標。

  如果要用簡單的系統來定義折返走勢,大概就是如同以下的架構:
1.  收盤價在季線之上(大趨勢仍向上)
2.  收盤價在近十天價格區間的下半部(折返走勢)

  進場訊號跟出場訊號可以跟之前提過的多方順勢系統相同,換言之,只多了一個「收盤價在近十天價格區間下半部」的折返架構,如果我們一樣把進場分成0.4/0.7/1.0;出場分成1/2/3,並調整部位規模使最大連續虧損定在20%左右,這個策略的各參數組合在2001-2011期間的台指期測試績效如下:

  


  同樣地,我們運用前面提過的參數矩陣技巧,合併使用這九個參數組合,所得到的參數矩陣績效表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參數矩陣的績效明顯勝過大多數的參數組合,代表參數矩陣一樣可以在這個策略上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資金規模許可,我們無須挑選表現最好的參數組合,躲開最佳化的陷阱,仍然可以得到類似的績效。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會覺得我們在作沒什麼意義的事情,而且這個折返架構的策略看起來績效並沒有特別突出,跟我們前面那個更單純的多方順勢系統相比差不了多少。

  事實上,這兩個策略的進出場規則雖然一模一樣,但是不同的架構使它們在進出場的時機點上有微妙的差異,如果我們同時使用這兩個策略矩陣的話,績效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請注意,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最佳化,因為我們並沒有挑選表現最佳的參數組合。我們只是尋找穩定的參數區間,然後混合使用而已,然而我們所得到的結果甚至勝過最佳參數組合的績效。而同時使用兩個不同的策略,更是可以在同樣的風險水準下提升整個交易系統的績效,這無疑是在穩定性上更加強化了系統的表現。我們甚至可以說,金融交易如果有什麼稱得上是聖杯的元素,那絕對就是「多樣化」

  然而,一定有些讀者會認為那個賠錢的2011年實在很礙眼,甚至興起想藉著最佳化程序找尋可以在2011獲利的多方策略參數的念頭。我覺得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對於交易並沒有幫助。因為可以在2011年獲利的多方策略參數不是沒有,只是這些參數之所以能夠獲利,無非就是它們剛好迎合了2011年的走勢,恰好避開了原本會虧損的交易或是恰好迎上了獲得最好利潤的機會,可是只要未來走勢有些微的差別,那些參數的神奇魔力就會像過了午夜的灰姑娘一樣消失殆盡,而且它們可不會留下什麼玻璃鞋。

  但是別忘了,我們還沒開始討論空方策略呢。

  那些不適合作多的行情,那些令人心碎的空頭市場,不就是放空的絕佳時機嗎?只要配合空方策略,絕對可以一舉扭轉2011年的賠錢績效,甚至把系統提升到另外一個境界吧。

  我無意潑冷水,但事實上要在股票指數上利用空方策略取得穩定的績效非常困難,這點在許多書籍中都有提到過,例如Andreas F. Clenow的「Following the Trend」。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就應該放棄空方策略,因為空方策略的確可以在空頭市場來臨時賺取一些獲利,並且讓整體績效更為穩定。


  所以下篇文章,我們將討論在股票指數期貨市場可以採用的空方策略,並觀察加入空方策略後對整體績效的影響。

3 則留言:

  1. 想請問您,折返走勢的架構中,近x日價格區間的上或下半部,是使用BBand看嗎?
    例如109/6/29的日K是否有符合這個架構?
    新手問題見笑了!

    回覆刪除
  2. 抱歉我收回我的問題,季線以上不符合架構,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