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北股市收盤後的市場寬度為85,持續下降,仍在偏多區間。
原本的整理回檔節奏,被輝達超乎預期的財測給整個打亂:由於台積電ADR盤後大漲7%,台股加權指數整個爆噴,但資金回流到台積電的副作用就是中小一片慘兮兮;整體上市櫃上漲家數:下跌家數=520:1096,所有個股平均跌幅為-0.28%。
從分布圖看到的狀況很詭異,除了權值股外的組別都呈現普遍下跌,但從近月弱勢股跌最兇來說又不能算是典型的risk off,比較像是資金從中小型股票抽離後重新往AI概念股集中。
而加權指數若扣除台積電貢獻的部分,今天其實還微幅下跌,這種拉積盤一直是我們最感到棘手的走勢,更是以「股票多方組合加上指數期貨空單避險」交易者的惡夢;既然節奏被突如其來的意外給打亂了,就必須重新觀察下一次出現資金輪動時的市場寬度變化,雖然我們很希望他能夠待在偏多區間更久一些,但像今天這樣寬度窄化的狀況若持續,就必須拉高多方標的的篩選標準。
謝謝您的分享,請問最後一句子提到:「拉高多方標的的篩選標準」在實務上,仍舊維持拉回買進,但需要更精選其他條件的輔助嗎?
回覆刪除你好,由於市場聚焦AI概念股,所以適合買進的股票清單會比較侷限,而且在資金進出劇烈的狀況下波動可能也會令人不太舒服,買進位置跟停損的選擇就變得更為重要,老實說,除非之前就已經有佈局相關的個股,否則不太建議現在才下場廝殺
刪除謝謝您的回覆,我明白以拉回買進策略來說,目前不會是進場時機。(即便那些噴高高的個股,也是累積了數月的漲幅)
刪除